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建設的成功
????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是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與泰國華僑中醫院合作推進。雙方合作始于1996年,初期以龍華醫院委派醫師前往泰國華僑中醫院行醫為主,涉及科室有中醫內科、針灸科、推拿科。2005年在上海市與泰國衛生部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正式確定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與泰國華僑報德善堂下屬華僑中醫院結為姐妹醫院,以加強中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后兩院合作在泰國華僑中醫院開設“上海龍華腫瘤中心”,涉及科室有針灸科、腫瘤科、皮膚科、推拿科及腎科。外派醫師除日常門診外,還帶教泰國崇圣大學中醫系的學生。2018年12月,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外合作項目,龍華醫院與泰國華僑中醫院簽署新一輪合作協議,“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正式掛牌。2019與2020年,龍華醫院“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項目再度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滾動支持。
????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派駐醫生赴泰國開展教育培訓及健康講座;建立教學合作平臺,幫助中心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同時加強師資培訓,充實涉外教學師資力量;搭建龍華醫院—泰國中醫藥中心(華僑中醫院)遠程信息共享平臺。
????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每年病人的數量持續增長10%,2019年病人的總數近20萬人次,是目前服務量最大的海外中醫藥中心。在中醫藥服務向更廣大地區推廣的政策指導下,華僑中醫院于2015年在泰國呵叻府開設了華僑中醫院第一個分院—呵叻分院,在2018 年在春武里府開設第二個分院。目前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一共有50 多名中醫師,其中從中國知名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泰國碩士及博士一共有38名,另有數名具有幾十年從醫經驗的中國老專家和教授。在中藥房管理方面,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堅信“醫好藥好,療效才好”的原則,致力于提高中藥材的質量,提高中藥房的服務質量,制定了中藥房標準工作流程手冊,提高了備藥、抓藥、煎藥、制藥以及發藥等工作效率,還創建了高效便捷發藥系統。在中藥庫內建立了“中藥材綜合學習中心”,目的是發展成為泰國中藥材學習和交流的綜合中心。
????中國泰國中醫藥中心成為了目前最為成功的海外中醫藥中心,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一、中醫藥在泰國具備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認同
????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與中國的傣族有著共同的族源,從而為兩個國家在族群上的認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之中泰兩國在地理上緊密相連,同時泰國近7000萬的總人口華裔的比例約占三分之一,使得泰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好的認同,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藥具備了在泰國落地生根的群眾基礎和文化認同。
????二、黨和國家對中醫藥的重視以及“一帶一路”規劃的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被擺在了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重要位置,并成為我國重要的外交名片,使得中醫藥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逐漸顯現出自身獨有的光芒。早在2017年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共同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其中指出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規劃下,中醫傳統醫學理論和著作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大,中醫針灸更是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也成為“世界記憶名錄”的一份子。
????黨和國家對中醫藥的重視以及“一帶一路”規劃的支持,使中醫藥在泰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得到發展,更好地服務全世界人民。
????三、泰國對傳統醫藥非常重視
????泰國政府對于中醫藥的態度也是決定中醫藥在泰國發展情況的關鍵因素。泰國政府重視傳統醫藥事業的長遠發展,并致力于修訂與完善傳統醫藥相關的發展政策和機制。因此,對于同為傳統醫藥的中醫藥,泰國政府也是持較為肯定的態度。早在1987年,泰國國會就正式批準可以使用中草藥。2000年,泰國衛生部正式以法律形式批準了中醫藥在泰國的合法化。2001年7月,在泰國,中醫師考試合格后可領取行醫執照。
????四、中醫藥(針灸)確實有療效
????中醫藥能夠被推廣到海外,并在當地得到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醫藥確實有療效,也被眾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以海外認可度最高的針灸為例,針灸的獨特療效可以解決一些現代醫學暫時無法解決的難題。針灸對于慢性疼痛、失眠、抑郁等病癥都有比較好的效果。針灸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包括“針”和“灸”兩種療法,運用針具與艾葉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熏灼身體的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證,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有毒副作用。相比于持續用藥,療效顯著、簡單易學、副作用小的針灸療法受到了海外人士的認可,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也引發了多次海外“針灸熱”。
????(作者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藥智庫分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鄭培永。)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及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