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
????當前,中醫藥國際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更加快速地提升中醫藥國際化進程。針對當前國際化進程中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制約、中醫藥在海外國家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中醫藥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中醫藥國際化發展不夠均衡、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模式有待創新、中醫藥國際化的標準與國際接軌有一定難度等問題,應該隨著中醫藥“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而逐步解決。要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政府層面的政策推進,也需要國內各中醫院校采取積極的配合措施。
????一.政府層面政策推進
????1.堅持“一帶一路”,繼續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在“一帶一路”戰略大背景下,中醫藥成為國家層面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中醫藥也借此在國際化進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與外國政府、地區組織簽訂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中醫藥的需求增長較快,有巨大發展潛力。因此,政府應當堅持“一帶一路”戰略,多渠道多層次聯動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充分發揮各省市中醫藥文化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和中藥產業資源優勢,從支持境外合作辦醫、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中醫藥國際教育、文化傳承、養生保健、大型文化商貿展覽等方面形成多維度合作模式,推進跨區域合作框架和長效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
????2. 尊重多元文化,增進中醫藥文化國際認同
????雅斯貝爾斯認為世界文化并不是隔離的,而是可以相通融合的。中醫藥的價值理念雖然獨特,但我們還是要在輸出過程中努力“入鄉隨俗”,從目標國家民眾可以接受的角度進行闡述,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與各國本土文化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梢酝ㄟ^東道國政府在當地建立中西醫合作機構,采取以技弘道的方式例如以中醫藥的具體技術(針灸 、推拿等)開展義診,吸引當地民眾的關注 ,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普及中醫藥文化 ,尋求文化認同。另外,善用媒體傳播功能 ,以中西方醫學觀念共通點為中介 ,逐步傳播中醫藥文化。同時,要將中醫藥相關術語、知識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醫學信息全球化的傳遞,而且需要傳遞其知識背后承載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認知觀、價值觀等。中醫藥的翻譯一定不能形成詞匯的思維定勢,也不能全部借用西方概念死板地進行翻譯。秉持“文化傳真”的基本翻譯原則,方能彰顯中醫藥的現代活力。
????3.繼續堅持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
????海外中醫藥中心是中醫藥國際化的“橋頭堡”,承擔著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重任,是海外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發展的有效載體,在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國家應當繼續堅持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多方聯動,完善海外中心布局。一方面,進一步推動將中醫藥合作納入與相關國家雙邊、多邊合作機制,加強與相關國家在傳統醫藥領域的信息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在傳統醫學領域的資格、標準互認;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社會資金的作用,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中醫藥海外中心的建設。同時,進一步發揮中醫藥院校、中醫醫院、企業和國外合作方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海外中心布局,兼顧區域之間的平衡,更好的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
????4.探索中醫藥國際化新模式,鼓勵醫藥企業加入
????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國家要鼓勵企業參與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以產業化、規?;?、品牌化,加強中醫藥的影響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優質的產品、出色的服務和傳統中醫的理念,彰顯中國價值。幫扶有實力的企業,成立區域性的、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營銷機構,通過獨資、合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在境外興辦實體或合辦實體,或設立分支機構,充分利用國外的營銷渠道,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中醫藥產品貿易交易平臺。
????5.推進標準化建設 ,爭取中醫藥海外合法化地位
????制定統一的中醫藥國際標準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使其在海外各國合法化,更加順利地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具體來說 ,首先要與國際社會展開對話,使其真正了解中醫藥的科學內涵以及與西醫藥標準制定的不同之處,共同商討中醫藥在各個國家、地區發展的相關標準和規則。當我國中醫藥標準建設在國際社會取得一定話語權之后,就應該由普通參與慢慢轉向主導角色,一方面可以推動已有的中醫藥國家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適當改進現有標準,使其更符合國際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做好基礎性工作,針對實際需求梳理亟待建立的中醫藥國際標準的項目,當時機成熟時推動成為國際標準。當前應該先對之前國內已有標準進行系統梳理,找出其中對中醫藥國際化進程有重大影響的問題,例如中醫疾病名稱、證候等有研究基礎的問題 ,制定相應符合國際水平的標準。
????二.中醫院校層面配合措施
????1.加強海外中醫藥中心人才培養
????中醫院校特別是承擔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的中醫院校,應當加強海外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創新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加強中醫藥知識、技能、文化等國際推廣的師資培養、培訓和派出力度,通過合作或共建的模式,使國內特色中醫藥學科進入國外大學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和學術研究中。加大中醫院校留學生教育的獎學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國外人才學中醫、用中醫。支持中醫藥院校和醫療機構建立“中醫學院”“中醫培訓中心”等教育機構,設立中醫醫療、中藥資源、中醫文化、中醫養生與康復等專業,編著易懂、易學、易用的教材,有效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探索開展自成體系的中醫藥學本科或研究生境外教育,培養更多的中醫藥國際交流與推廣人才。
????2.與國外的醫院和高校建立合作平臺
????國內的中醫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色優勢,利用多方資源搭建起與海外醫院和高校進行平等交流的多元化平臺,如成立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開辦中醫藥科技展覽會、交流會,開放信息共享平臺等,通過對中醫藥行業的各項標準、規范以及中醫藥關鍵科技研究進行深入探討,促進中醫藥的對外傳播和創新發展,打造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國際氛圍和科技制高點。
????3.搭建平臺,發展“互聯網+中醫”
????中醫院校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中醫藥海外中心為服務終端,對海外中心收治的疑難雜癥,通過互聯網技術積極開展遠程中醫藥服務。一方面有利于延伸海外中心的中醫藥服務,促進海外中心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互聯網+中醫”的發展??刹扇 肮?商業”運作模式,聯合中醫藥海外中心的國內承建、支持單位,建立、完善一個對外中醫藥網上服務平臺和一支對外中醫藥網上服務專家團隊,由企業承擔平臺建設和維護工作,實行診療收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服務補償機制。
????(作者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藥智庫分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鄭培永。)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及觀點。
????